民国时期的征婚词和证婚词通常富有诗意和古典韵味,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征婚词:

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载文《堕坑妓女登报征夫》中的一则广告:

```

自维陋质,少堕烟花。柳絮萍轻,长途浪遥。茫茫恨海,谁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侠士。孽缘已满,夙债堪偿。无奈未遇知音,难奏求凤之曲。每念红粉飘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好景无多,名花易谢。雅不欲托报章而择配,登告白以求凰。翻觉红粉颜羞,难免文人讥讽;奈何东皇力薄。可恨护花无方。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花丛稀见。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岁为合格,身价(赎身费)二百二十元,条件面订。

```

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时报》刊登的一则男子征婚启事:

```

我所希望于女子者,约有十项:一、要有清洁的嗜好和能力;二、要有概括的眼光和学识;三、要有缜密而周到的心思;四、要有充量而素养的情感;五、要有治家的兴趣和能力;六、不要眼光势力(利);七、不要自我太强;八、不要太无意见;九、不要见人羞怯;十、不要态度虚浮。

```

2. 证婚词:

经典证婚词:

```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

简约文艺版:

```

一阳初动,二姓和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倡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凑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羡鸾和。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

```

这些征婚词和证婚词展示了民国时期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既充满了古典美,又表达了真挚的情感说到民国时期的征婚词,那可真是让人捧腹大笑,又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想象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年代,人们如何通过报纸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国,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娱乐吃瓜酱”之旅,看看那些有趣的征婚词吧!

一、文人墨客的征婚词:风趣幽默,文采飞扬

民国时期,文人墨客们也纷纷加入征婚大军。杭席洋的《征婚趣语》就是一篇典型的例子。他不仅引用了《创世记》中的经典语句,还用文言文描绘了自己对另一半的期望,既风趣幽默,又文采飞扬。比如,“浮花浪蕊,绝不关情;冶叶倡条,何堪瞩目?”这样的句子,让人忍俊不禁。

二、名人大家的征婚词:条件苛刻,各有所好

名人大家的征婚词也颇具特色。章太炎先生在征婚广告中提出了三个条件: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而蔡元培先生则提出了五个条件,包括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等。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普通百姓的征婚词:千奇百怪,各显神通

与名人大家的征婚词相比,普通百姓的征婚词则更加千奇百怪。有的直接了当地写出自己的条件,比如:“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月薪五千八,有房有车,有爱有家。”有的则用诗意盎然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些征婚词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四、特殊群体的征婚词:别具一格,引人深思

除了普通百姓,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征婚词也颇具特色。比如,一位即将出国考察的男子在征婚启事中写道:“若女方也有意出国,某君愿意出资赞助;如果不愿意,那待他回来后两人结婚也可。”这样的征婚词,既展现了男子的豪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

五、民国证婚词:浪漫温馨,寓意深远

当然,民国时期的征婚词不仅仅是寻找另一半,还包括了证婚词。这些证婚词浪漫温馨,寓意深远。比如,“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这样的句子,既表达了新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婚俗。

民国时期的征婚词丰富多彩,既有文人墨客的风趣幽默,又有名人大家的严谨认真,还有普通百姓的真挚情感。这些征婚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浪漫与温馨。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感受那些有趣的征婚故事吧!